2024年,優質晚熟荔枝品種迎來“小年”,仙進奉荔枝成花率普遍較低。然而,東莞市塘廈鎮韋記果園運用“隔年交替結果技術”,成花枝率超8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
為提升東莞市荔枝栽培技術水平,探索解決晚熟優質荔枝品種大小年問題,加快低效果園改造工作,6月27日上午,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與市農業農村局聯合舉辦了2024年東莞克服晚熟優質荔枝大小年技術交流和低效果園改造觀摩會。此次活動吸引了全市20多個鎮街農林水務局和社區負責人,以及荔枝種植大戶代表參加。
在塘廈鎮龍背嶺村韋記果園里,華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李建國,正在向在場的荔枝果農和鎮街技術專家詳細介紹“隔年交替結果技術”的核心成果與實施要點。他身后的果園中,紅彤彤的荔枝掛滿枝頭,果實飽滿、色澤誘人,與部分果園減產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引得眾人陣陣贊嘆。
李建國教授自信地表示:“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片果林大概有兩百多棵果樹,都采用了‘隔年交替結果技術’,今年預計可以收獲兩萬多斤。”
據悉,針對優質晚熟荔枝品種大小年結果以及管理費工費力等產業技術瓶頸問題,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荔枝栽培崗位專家團隊創建了隔年交替結果技術模式。該技術的核心是將果園一分為二,分為結果園區和休養園區。具體包括當年結果樹采收后不施肥不修剪,直至花芽生理分化期(12月下旬 - 1月中旬)進行重度回縮修剪,抑制其花芽分化,培養高光效樹形,保證樹體休養一年;休養樹重回縮后培養4 - 5次梢,末次秋梢在10月底之前老熟,老熟后采用螺旋環剝控梢促花等關鍵技術。
塘廈鎮韋記果園負責人韋波從2019年開始,就跟隨李建國教授應用該技術模式管理果園。受益于這項技術,果園內2023年休閑的樹,2024年成花枝率達到85%以上。果園在2019年和2024年這兩個“小年”都實現了穩定產量,而且由于“小年”荔枝價格通常是“大年”的幾倍,果園也獲得了更高的利潤。
在交流會熱烈的氛圍中,與會者紛紛表示:“這樣一個既省工省時又穩產穩收的好技術,值得大力推廣!”他們將借助這次技術交流的機會,把所學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努力提升荔枝的產量和品質,為東莞荔枝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相關鏈接
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將推動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點工作。“高端荔枝出東莞”這一口號已享譽全國。這離不開果農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得益于東莞農業農村部門的積極作為。他們為果農和科研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積極推廣新技術,確保技術能順利應用到田間地頭,為東莞荔枝產業的持續發展和升級提供有力科技支撐,為果農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線下方面,全市今年累計舉辦各類荔枝種植技術培訓班16期,農技“輕騎兵”實地指導超300人次,不斷提高果農種植水平。線上方面,“莞農云課堂”不斷創新,圍繞荔枝冬季管理、春季管理、花期管理、果期管理、采后管理等內容,拍攝荔枝種植管理技術系列培訓視頻共30期,并邀請省市專家為果農答疑解惑。
此外,東莞持續加強荔枝病蟲害防治指導。結合荔枝生產管理關鍵時間節點,適時發布《農作物病蟲情報》、農信通等,提醒果農做好病蟲害防治;抓住有利時機,向種植戶推廣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等綠色防控技術,派發、指導使用平腹小蜂卵卡超4.2萬卡,覆蓋果園面積超1060畝;響應荔枝種植戶飛防作業需求,在13個荔枝園開展無人機統防統治荔枝病蟲害,示范面積近800畝次。
來源:東莞農業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