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宜居,是鄉村幸福與魅力的核心體現,也是鄉村振興必不可少的內在要素。在“百千萬工程”的有力推動下,石龍鎮西湖村堅定地深化綠色發展理念,精心規劃并打造綠美示范路線,持續鞏固和提升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基礎,全力打造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鄉村典范。
“綠美”示范路線展鄉村魅力
西湖村內打造了一條展示綠色生態與美麗鄉村風貌的示范路線。該路線起始于西湖村黨群服務中心,途徑竹溪公祠,最終抵達翡翠園景區。在這里,游客能夠欣賞到麥邊、官廳、下甲等村小組的“四小園”自然風光,感受居民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的美好生活,切實體會到鄉村生態建設給村民帶來的歸屬感、幸福感和獲得感。之后,市民可以沿著示范路線,前往由石龍城市公園改造而成的民兵英雄公園,參觀張苞紀念館,領略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游覽綠樹環繞的兒童公園,享受親子時光;最后參觀集知識性、休閑性、參與性于一體的“石龍號”兒童列車陣地,感受石龍獨特的鐵路文化魅力。
全民植樹添綠掀熱潮
為保障未來的持續強勁發展,西湖村扎實奠定綠色發展基礎。綠美示范村創建啟動后,村兩委迅速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全面準確把握綠美城鄉建設行動要求,壓實主體責任,統籌整合資源,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建設。今年下半年,計劃投入150多萬元,對村主干道、村民活動中心周邊環境進行風貌提升建設,打造連片綠化景觀帶。繼續通過“黨委帶動、支部聯動、黨員行動、網格互動”的工作機制,凝聚建設合力。
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植樹樹成林。據統計,截至7月30日,西湖村累計投入資金9.88萬元,已完成三項綠化種植項目。在村級層面,自主種植樹木260棵;在西湖城市公園內,新增桃花林500棵,進一步豐富了公園的綠化景觀;此外,東莞市譽華職業技術學校也積極參與,種植喬木192棵。綜合計算,西湖村累計種植各類苗木952棵,這一數量已超出全年既定的綠化種植任務總量,充分體現了西湖村在推進“綠美東莞”生態建設工作方面的積極成效和顯著成果。除此之外,還開展了6場形式多樣的義務植樹活動,參與人數達300人次。
共植共建綠美“古樹林”
為確保新植苗木茁壯成長,西湖村專門成立村級森林消防隊伍,加強森林防火防線。為此,西湖村簽署了森林防火責任書,并增加了城市公園內的森林防火物資,具體措施包括:設置20塊森林防火警示牌及責任牌,新增3套森林防火智能廣播系統,鋪設約2000米的森林消防管道,組建一支由7名隊員組成的村級森林消防隊伍,進一步提升森林滅火能力。
此外,西湖村高度重視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對轄區內的11棵名木古樹進行掛牌保護,并建立檔案動態管理機制。同時,精心打造了“九齡小筑”古榕樹廊道,促進鄉村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和諧共生。
為實現綠化管養專業化,西湖村聘請專業的管護團隊進行綠化養護管理。這一舉措有效解決了因缺乏科學管養導致的綠化荒化、破壞等問題,減少了因管養不及時可能引發的樹木傾倒、枝條斷落等安全隱患。
攜手共植家園“庭院綠”
西湖村不斷挖掘美麗庭院、兒童友好、巾幗創業等方面的資源,攜手繪就“百千萬工程”新畫卷!充分發揮婦女和家庭的主體作用,在村主街選取6戶家庭,分類打造美麗小院和美麗陽臺,串珠成鏈。以“兒童友好 龍城友善”為目標,將兒童友好理念融入美麗庭院建設,結合兒童健身區、沙池、卡通造型打卡點等,建成石龍鎮首個兒童友好街區。
同時,西湖村打造的“魅力龍城,多彩人生”的“美麗家園”路線入選市“綠色進我家行動”之“鄉村振興 美麗家園”行走活動路線。通過培育“美麗庭院”小主人,拍攝講解“美麗家園”路線,開展“綠色進我家”活動,將“美麗家園”理念植入小朋友心中。協辦開展“一‘企’美麗,聚力‘百千萬工程’推進‘美麗庭院+’建設活動”“‘美麗有約 送福到家’——‘美麗庭院’共建活動”等,引導廣大家庭積極參與“美麗庭院”建設。發揮“美麗庭院+”的優勢,鼓勵村內女性利用自有或租用房屋,以“庭院+特色手藝”等模式發展庭院經濟,目前“一身正氣”“古居甜品”等已成為石龍鎮巾幗創業典范,刺激“美麗經濟”。
綠美建設“強引擎”促發展
西湖村始終堅持“五邊”“四旁”綠化策略,充分利用村內空置地塊,如村頭巷尾、房前屋后等區域,根據地形特點,積極建設“綠美小園”項目。截至目前,已成功建成9處“綠美小園”,建成1座“口袋公園”,對山邊區域進行1處綠化改造,還打造了一個碧波蕩漾的池塘。如今,行走在西湖村,隨處可見藍天如洗、碧水環繞、綠意盎然的景象,這樣的美景近在咫尺,令人心情愉悅。得益于西湖村深入貫徹“綠美東莞”生態建設戰略部署,全村上下齊心協力,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高質量發展藍圖,取得了顯著成效。
此外,西湖村積極倡導村民在自家庭院內種植適宜的綠化植物,增強鄉村的生態美感和文化底蘊。在官廳、下甲村小組,選定10個關鍵節點進行立面修復和創意墻繪,讓村民更深刻地感受鄉村生態文化的獨特魅力。為進一步提升村民生活質量,西湖村積極推動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因地制宜升級建設“園中園”兒童公園。同時,在“翡翠園”內引入輕餐飲業態,創新打造多元化的“公園+”活動共享模式,吸引更多村民親近自然,享受綠色休閑空間。
來源:石龍鄉村振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