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枸杞粥具有滋補肝腎、明目補虛等作用,適用于中老年人肝腎陰虧、視物模糊、腰酸腿軟等。
胡蘿卜粥:胡蘿卜150克,去皮,清洗干凈,切成碎末,同大米100克共煮成粥。中醫(yī)認(rèn)為,胡蘿卜性味甘、平,具有下氣利胸膈、補中安五臟的作用,此粥適用于便秘、腸胃不適、飽悶氣脹、消化不良等。
土豆粥:土豆100克,去皮,清洗干凈,切成小塊,和大米100克共煮成粥。中醫(yī)認(rèn)為,土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中、益氣調(diào)中的功效,此粥適用于胃燥、胃痛、便秘等。
梨粥:粳米50克,淘凈加水煮沸:生梨2-3只,削皮去核,切成小塊,投入粥鍋,加冰糖適量。煮稀粥食用。此粥可生津潤燥,清熱止咳,消痰降火,適用于熱病煩渴、肺熱咳嗽、干咳痰少、病后體虛、食少口干等。
黑芝麻粥:黑芝麻淘凈曬干,炒熟研細(xì),每次取25克,投入以100克粳米煮至將熟的粥內(nèi),加蜂蜜1匙,熬至粥稠食用。黑芝麻具有潤腸通便、益五臟、壯筋骨的作用。此粥能滋養(yǎng)五臟,潤燥通便,適用于肝腎不足、虛風(fēng)眩暈、風(fēng)痹、癱瘓、大便煤結(jié)、病后虛贏、須發(fā)早白、婦女產(chǎn)后乳少等。
鮮藕粥:粳米250克,鮮藕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中醫(yī)認(rèn)為,熟藕味甘,具有補血生津、健脾開胃、除燥潤肺的作用。鮮藕粥適用于肺胃有熱、口渴口臭、咳痰咯血、跌打損傷、瘀血滯留等。白木耳粥:粳米250克,白木耳15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白木耳是秋季滋陰、潤肺、生津的滋補佳品。白木耳粥具有潤肺止咳、益氣補腎的作用。適用于陰虛內(nèi)熱燥咳、氣陰兩虛等。
蘋果粥:蘋果500克,西米、白糖各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蘋果粥具有生津、潤肺、除煩、解暑、健胃等作用,適用于氣力不足、反胃、消化不良、腸炎痢疾、大便干結(jié)、高血壓等。
菊花粥:菊花3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取汁加米煮成粥。菊花粥具有散風(fēng)熱、清肝火、明眼目等作用,適用于秋季風(fēng)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病癥,對心血管疾病也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二、寶寶秋季喝哪些養(yǎng)生粥好
1、甘蔗山藥粥
原料:新鮮甘蔗榨汁約100~150毫升,山藥50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用蔗汁與山藥、粳米一同煮粥。
小提示:本粥清熱生津、養(yǎng)陰潤燥,適用于熱病恢復(fù)期或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煩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結(jié)等。
2、生地粥
原料:生地黃30克,75克粳米。
制作方法:將鮮生地黃切細(xì),用適量清水熬約半小時后,濾汁;再復(fù)熬一次,合并藥液濃縮至約100毫升,備用;75克粳米淘洗后煮成白粥,加入生地汁攪勻,食時可加白糖少許。
小提示:本藥膳具有滋陰益胃,涼血生津之功,可用于陰虛潮熱、盜汗、久咳、食少、消瘦、熱癥心煩、口渴以及睡起目赤、良久難消等癥。
3、山藥薏米粥
原料:薏苡仁60克,生山藥60克,柿霜30克。
制作方法:將山藥搗碎,柿霜切成小塊,同煮成粥。
小提示:此粥補肺、健脾、養(yǎng)胃,適用于陰虛內(nèi)熱、勞嗽干咳、泄瀉,食欲減退等脾肺氣虛的病癥。
4、糯米山藥粥
原料:糯米、山藥、白糖。
制作方法:山藥洗凈去皮,切成小片;糯米淘洗干凈,加適量清水煮沸后,加入山藥片,小火煮至粥爛。吃時可加些白糖。
小提示:此粥甜香適口,益腎補氣,和胃健脾,是秋季寶寶很好的滋養(yǎng)食物。
三、秋季潤肺推薦七款養(yǎng)生湯
一、青龍白虎湯
原料:青橄欖10枚(搗破),蘿卜250克(切片)。
做法:將兩味用料加適量水煮湯。
功效:潤肺滋陰,消痰理氣,解毒利咽。適用于咽喉腫痛、扁桃體炎。
二、銀耳花旗參豬肚湯
原料:豬肚250克,銀耳100克,花旗參25克,烏梅3粒,鹽,清水。
做法: 1、銀耳以冷水泡發(fā)后,去蒂,去泥沙,洗凈;花旗參切片,洗凈備用。豬肚刷洗干凈,關(guān)鍵是要洗凈豬肚內(nèi)的粘液;沸水焯過,撈出冷卻后,切片備用。
2、鍋內(nèi)加清水,將豬肚、銀耳、花旗參及烏梅一起放入,大火燒開,小火燉2小時,加適量鹽調(diào)味即可食用。
功效:銀耳被譽為“菌中之冠”,歷來被看作“延年益壽之品”;西洋參益氣降火、健脾開胃,因此很適合工作太忙以至于睡眠不足的人食用。再加上豬肚的功效,所以,此湯具有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的作用。
三、芡實蓮藕羹
原料:芡實60克,蓮藕、荸薺各100克,大棗20枚。
做法:將蓮藕、荸薺均搗碎,大棗去核。加水共煮成糊狀,放適量冰糖食用。
功效:適用于口渴咽燥、大便秘結(jié)等癥。
四、芡實淮山蠔豉老鴨湯
原料:芡實60克、淮山30克、蠔豉干100克、光老鴨1只、生姜3片。
做法: 1、藥材洗凈;蠔豉清水浸軟,洗凈;光老鴨洗凈,去腸臟、尾部,切塊,并于沸水中滾片刻撈起。
2、一起與生姜放進(jìn)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diào)入適量的鹽、油便可。
功效:氣味潤醇可口的芡實淮山蠔豉老鴨湯有補肺氣、益腎精的功效,合而為湯對體力、腦力、精力消耗過大及睡眠不佳有輔助治療作用。
五、鮑魚龍眼麥冬湯
原料:鮮鮑魚250克、瘦肉250克、龍眼肉30克、麥冬30克、甘蔗250克、鹽、料酒適量。
做法: 1、瘦肉洗凈焯水,放清水適量,大火煮開,撇去浮沫,加適量料酒,轉(zhuǎn)小火燉半小時左右,備用。鮮鮑魚洗凈備用;龍眼肉、麥冬洗凈,清水泡軟備用;甘庶切成片備用。
2、將洗凈、泡好的的鮑魚、龍眼肉、麥冬和甘庶一起放入瘦肉湯內(nèi),大火燒開,小火燉40分鐘左右,放鹽調(diào)味后即可出鍋食用。
功效:鮑魚滋陰益腎、平肝潛陽、鎮(zhèn)靜安神,麥冬養(yǎng)陰潤肺,龍眼肉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甘庶則生津潤燥、清熱利尿。所以,此湯最適合秋日清補。
六、無花果排骨湯
原料:排骨1根、無花果干12顆、甜玉米1根、胡蘿卜1段、食鹽少許、香菜1小根、清水800ml。
做法: 1、備齊用料,將買來斬塊的排骨洗凈后焯水至表面變色后撈出備用。將無花果干洗凈后用清水稍微浸泡,甜玉米洗凈切小塊,胡蘿卜洗凈去皮切片(我用模具壓出花形,可省略)備用。
2、將排骨、玉米、胡蘿卜、無花果干連同浸泡的水一起加入湯鍋中,再加入800ml的清水,大火煮開后轉(zhuǎn)中小火慢熬1小時,最后加入食鹽調(diào)味即可關(guān)火,裝碗后可擺上香菜作為裝飾。
功效:秋暑之后,湯飲上將多用雪梨無花果之類潤燥之物。中醫(yī)認(rèn)為無花果性味甘,能潤腸止咳、清熱解毒,除了常用于咳喘、咽喉腫痛、痔瘡、便秘外,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它可抑制癌細(xì)胞生成,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七、雪梨橄欖瘦肉湯
原料:橄欖15克,雪梨50克,豬瘦肉100克,蜜棗1個。
做法: 1、瘦肉洗凈切成大塊,放入沸水中汆燙去異味,撈起瀝干水;雪梨切半去核,切成塊。
2、燉盅內(nèi)注入適量清水,放入橄欖、雪梨、瘦肉、蜜棗和姜片,放入鍋內(nèi)隔水燉煮1.5小時,加鹽調(diào)味即成。
功效:橄欖味甘酸性涼,能清肺利咽生津、化痰醒神和解酒毒,雪梨和豬肉則能清熱潤燥,秋季常飲此湯,有清肺利咽、生津潤燥之效,可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煩熱口渴、痰多咳嗽或干咳無痰等癥狀
四、寶寶秋季吃什么食物好
1、芋頭
芋頭富含淀粉,營養(yǎng)豐富。每100克鮮品中含有熱量91卡,蛋白質(zhì)2.4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0.5克,鈣14毫克,磷43毫克,鐵0.5毫克,維生素c10毫克,維生素b10.09毫克,維生素b20.04毫克。并含乳聚糖,質(zhì)地軟滑,容易消化,有健胃作用,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結(jié)核病和正處恢復(fù)期的病人食用,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2、紅薯(特別是黃心的紅薯)
系糧食中營養(yǎng)較為豐富的食品。由于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紅薯能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jié)締組織萎縮,防止膠原病的發(fā)生。
3、包心菜
其維生素c的含量是西紅柿的3.5倍,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倍。包心菜還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鉬和錳,是人體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質(zhì)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進(jìn)人體物質(zhì)代謝,十分有利于兒童生長發(fā)育。其多量維生素c能增強肌體抗癌能力。
4、蘿卜
蘿卜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一定量的鈣、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質(zhì)、鐵及其它維生素,還含有木質(zhì)素、膽堿、氧化酶素、甘酶、淀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祖國醫(yī)學(xué)認(rèn)為,蘿卜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jīng),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于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癥??梢娞}卜對調(diào)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秋后蘿卜賽人參”之說,對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fēng)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5、菜花
菜花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不但有利于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體質(zhì),增加抗病能力。